政府公报

《辽宁省人民政府公报》是由辽宁省人民政府主管、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并公开发行的政府出版物,坚持“传达政令、宣传政策、指导工作、服务社会”的办刊宗旨, 准确刊载公开发布的省政府规章、省政府及省政府办公厅文件和省政府各部门规范性文件等内容,是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权威发布平台。《政府公报》刊登的各类文件与正式文件具有同等效力。 《辽宁省人民政府公报》通过纸质版和电子版两种方式向社会公开。纸质公报向全省乡以上各级党政机关,社区、村(居)委会以及县以上各级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 政务(行政)服务大厅等政务公开机构和部分企事业单位发放,公众、社会单位可到省、市、县(市、区)档案馆、图书馆、政务(行政)服务大厅查阅。也可登录辽宁省人民政府官网, 或关注“辽宁发布”微信公众号,通过电脑或手机等电子设备随时获取政府公报。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辽宁省建设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工程
实施方案的通知
辽政办发〔2019〕3号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辽宁省建设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工程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9年1月10日      

辽宁省建设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工程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建设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工程框架实施方案〉的通知》(辽委办发〔2018〕10号)精神,加快推进辽宁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工程建设,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三个推进”,坚持创新引领、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原则,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瞄准高端化、绿色化和智能化,实现原材料工业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省原材料工业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装备智能化和绿色发展水平得到提升,能源消耗持续降低,行业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初步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产业布局优化,提高原材料工业发展质量。原材料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力争达到14000亿元,年均增长8.7%;新材料销售收入占原材料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达到10%;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0户;新增各类省级科技研发平台30个;创建省级绿色工厂20户;石化和钢铁工业先进过程控制投用率达到60%以上。
  到2030年,原材料工业产品质量及工艺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服务型制造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实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建成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
  三、发展重点
  (一)发展新材料。
  将发展新材料作为建设新型原材料基地的突破口,提高新材料在原材料工业的比重,形成新动能。
  1.金属新材料。
  重点发展汽车用超高强钢板、关键基础零部件用钢、高性能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用钢、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用钢、高性能电力装备用钢、高品质电工钢,以及高品质工模具钢、耐蚀钢等特殊钢材,高温合金、超纯合金、镍基合金等合金材料。
  发展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用高性能铝合金材料,电子及新能源用高性能铜合金材料,航空航天、石化、电力等领域用高性能钛合金材料,高性能镁合金等轻合金新材料。
  发展稀土功能材料、稀有金属材料,以及高性能靶材、形状记忆合金、增材制造用材等高端金属功能材料。

专栏1.重点发展的金属新材料及承担企业
产品分类 产品名称 主要承担企业
先进钢铁材料
钢铁材料 高性能海洋工程和船舶用钢、轨道交通装备用钢、能源用钢、汽车用钢、高品质电工钢等 鞍钢集团有限公司、本钢集团有限公司、凌源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五矿营口中板有限公司、东北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石钢京诚装备技术有限公司等
高品质特殊钢、关键零部件用钢等 本钢集团有限公司、东北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凌源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
超纯合金 高温合金、哈氏合金、英科合金、蒙乃尔合金、高铬铁素体不锈钢、电热合金等 朝阳天翼国基新材料有限公司等
镍基合金 高温合金及重型燃气轮热端部件、测温材料、耐蚀材料等 东北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沈阳中科三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沈阳金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
先进有色金属材料
铝合金材料 航空航天用铝合金型材、板带箔材料 辽宁忠旺集团公司、辽宁忠大铝业公司等
铝合金焊丝 抚顺东工冶金材料技术有限公司等
微细铝粉 超细铝粉、铝基增材制造材料、汽车高档金属漆用材料 鞍钢实业微细铝粉有限公司等
镁合金加工材 镁合金热轧板材及镁合金冷轧板材 营口银河镁铝合金有限公司等
钛及钛合金加工材 航空航天、石化、发电等领域用钛合金线、棒、管、板带材 中铝沈阳有色金属加工公司、沈阳和世泰通用钛业有限公司、沈阳大吉实业有限公司、丹东忠世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
高品质铜材 高速铁路、高压开关、装备制造等领域用高端铜合金材料 沈阳北恒新材料有限公司、沈阳金昌蓝宇新材料有限公司、沈阳有色金属加工有限公司、沈阳天众合金股份有限公司等
集成电路引线框架铜材 辽阳雄乾电子有限公司等
锂电池铜箔 长春化工(盘锦)有限公司等
稀土功能材料 钕铁硼永磁材料 沈阳中北通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展博磁石技术有限公司、抚顺恒德磁业有限公司等
稀土储氢材料 鞍山鑫普新材料有限公司等
新型蓄光型发光材料 大连路明发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白光LED用荧光材料 大连路明发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荧光粉 大连根本新材料有限公司等
稀有金属材料 高品质钼粉及钼坯、大规格钼板 锦州新华龙钼业股份有限公司等
钨合金材料 沈阳含能金属材料制造有限公司等
硬质合金材料 大连远东钨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铜钨触头材料 辽宁蓝煜新材料有限公司等
核级海绵锆 朝阳东锆新材料有限公司等
氧化铁粉 高档铁氧体、电子器件、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 鞍钢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鞍山安特磁材有限公司等
智能仿生材料 形状记忆合金(钛镍基形状记忆合金丝材、管材)及医用材料、牙科材料 沈阳天贺新材料开发有限公司、辽宁爱尔创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等

  2.化工新材料。
  重点发展超高分子量、茂金属等高端牌号聚乙烯、高端牌号糊树脂等高性能合成树脂,高性能热塑性聚酯、聚碳酸酯、聚醚醚酮等特种工程塑料,溶聚丁苯橡胶、稀土顺丁橡胶等特种合成橡胶,聚苯乙烯类、聚烯烃类、聚氨酯类和聚酯类等热塑性弹性体,差别化聚酯纤维、高强和高模量碳纤维、芳纶纤维、聚酰亚胺纤维、生物基尼龙56纤维等高性能合成纤维,水处理用高通量纳滤膜、高性能反渗透膜等功能性膜材料,电池电解材料、高纯气体等电子化学品,高性能催化材料、增材制造材料、纳米材料等高性能功能材料。

专栏2.重点发展的化工新材料及承担企业
产品分类 产品名称 主要承担企业
工程塑料及高性能合成树脂 PBT工程塑料 营口康辉石化有限公司等
聚醚醚酮 盘锦中润特塑有限公司等
氯乙烯醋酸乙烯二元共聚树脂、茂金属聚乙烯树脂 沈阳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等
BG60等高牌号聚酯 中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等
特种合成橡胶及弹性体 卤化丁基橡胶 盘锦和运新材料有限公司等
异戊橡胶 抚顺伊科思新材料有限公司等
溶聚丁苯橡胶等特种橡胶 辽宁北方戴纳索合成橡胶有限公司等
高性能纤维 碳纤维 辽宁奥亿达集团、抚顺诺科碳材料有限公司、辽阳石油化纤公司亿方公司、中科北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
生物基尼龙56纤维 辽宁恒星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优纤科技(丹东)有限公司等
功能性膜材料 均相膜、双极膜 辽宁易辰膜科技有限公司等
聚酰亚胺(含氟)薄膜、树脂 阜新泓吉光电材料有限公司等
锂电池隔膜 大连伊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
电子化学品 新能源电池电解材料 辽宁氟托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辽宁金谷炭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抚顺顺能化工有限公司、营口恒洋新能源化工有限公司、辽宁鑫合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辽宁港隆化工有限公司、大连博融新材料有限公司等
高纯电子气体 中昊光明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等
其它高性能功能材料 脱硝催化剂材料 中触媒新材料有限公司、辽宁科隆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沈阳三聚凯特催化剂有限公司等
增材树脂材料 辽宁八方增材科技有限公司、中化集团沈阳新材料有限公司、辽宁聚高智造科技有限公司等

  3.无机非金属新材料。
  重点发展超高温高强韧陶瓷,纳米陶瓷粉,微孔陶瓷、发泡陶瓷、六方氮化硼等特种陶瓷材料,低辐射镀膜玻璃、导电玻璃、涂膜玻璃、钢化玻璃等特种玻璃材料,太阳能级单晶硅棒、多晶硅锭、硅片和外延片等人工晶体材料,核级石墨、核电用硼酸等核用材料,以及石墨烯、石墨改性材料、高功率石墨电极、高温复合材料、玄武岩连续纤维及高性能复合材料等。

专栏3.重点发展的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及承担企业
产品分类 产品名称 主要承担企业
特种陶瓷 高性能工业陶瓷 沈阳星光技术陶瓷有限公司等
碳化硼粉体、碳化硼制品、碳化硅制品等多种先进陶瓷和精细陶瓷制品 大连金玛硼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
陶瓷型芯、航空发动机用材料 沈阳明禾石英制品有限公司等
高压电瓷 抚顺高科电瓷电气制造有限公司等
特种陶瓷绝热涂料 辽宁省轻工科学研究院等
新型复相碳化硅耐磨陶瓷/钢复合材料 葫芦岛市华能工业陶瓷有限公司等
高氮复合陶瓷 辽宁伊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发泡陶瓷 辽宁利盟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等
六方氮化硼 丹东化工研究所有限公司等
特种玻璃 第5代TFT—LCD液晶玻璃基板 东旭(营口)光电显示有限公司等
电热节能玻璃 本溪至善钢化技术玻璃有限公司等
离线LOW—E玻璃 本溪玉晶玻璃有限公司等
TCO导电玻璃 旭硝子特种玻璃(大连)有限公司等
人工晶体 太阳能级单晶硅棒 锦州佑华硅材料有限公司等
太阳能级多晶硅锭 锦州奥克阳光新能源有限公司等
8—12英寸SOI硅片及外延片 沈阳硅基科技有限公司等
6—8英寸硅基氮化镓外延片 大连芯冠科技有限公司等
石墨材料 特种石墨、石墨烯改性材料 辽宁大化国瑞新材料有限公司、辽宁利浩管业股份有限公司等
石墨烯粉体、石墨烯 辽宁世之源碳科技有限公司等
锂电池负极材料(石墨) 大连宏光锂业股份有限公司等
电极石墨毡 辽宁金谷炭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
高功率石墨电极 丹东鑫兴碳素有限公司等
高温复合材料 碳/碳刹车盘 孚迪斯石油化工(葫芦岛)有限公司等
核用材料 核电用硼酸 大连兆科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大连金玛硼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博恩坦科技有限公司、辽宁鸿昊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等
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 玄武岩连续纤维及高性能复合材料 辽宁融联瑞纤维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辽宁瑞源玄武岩纤维科技有限公司等

  (责任单位:各市政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
  (二)优化升级传统产业。
  石化行业推进现有炼厂优化升级,进一步提升成品油质量,降低柴汽比,提高原料型产品比重,加快推进重大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提升全省炼化一体化水平,增强“三烯”“三苯”、环氧乙烷/乙二醇、苯乙烯、环氧丙烷等基础有机化工原料供给能力,大力发展高效环保催化剂、特种表面活性剂、油品添加剂、水处理剂、混凝土外加剂、食品饲料添加剂、塑料助剂、胶黏剂、含氟化学品、环境友好型农药、功能性专用涂料、高档有机颜染料等精细化工产品。推进橡胶制品、氯碱化工、化肥等传统行业提质增效。
  冶金和建材行业全面推进品种、质量和标准的升级,把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稳定性作为产品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提升产品性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降低生产成本。

专栏4.原材料工业发展依托的重点企业和主导产品
序号 行业 重点企业 主导产品
1 石油加工 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抚顺石化分公司、锦州石化分公司、锦西石化分公司、辽阳石化分公司,辽河石化分公司、大连西太平洋石化公司、北方华锦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盘锦北方沥青燃料有限公司、恒力石化(大连)炼化有限公司等 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沥青、有机化工原料等
2 化学工业 恒力石化(大连)有限公司、逸盛大化石化有限公司、福佳大化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沈阳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方大锦化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同益石化有限公司、辽宁奥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辽宁科隆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沈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鞍山七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天合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佳化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米其林沈阳轮胎有限公司、普利司通沈阳轮胎有限公司、大连固特异轮胎有限公司、朝阳浪马轮胎有限公司、沈阳和平子午线轮胎制造有限公司、辽宁鞍轮集团公司、辽宁宝来化工有限公司等 基础化工原料、合成材料、化肥、农药、染料、颜料、专用化学品、橡胶制品等
3 钢铁 鞍钢集团有限公司、本钢集团有限公司、东北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五矿营口中板有限公司、凌源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抚顺新钢铁有限公司、鞍山宝得钢铁公司、营口钢铁公司、辽宁紫竹集团、后英集团海城钢铁有限公司等 高等级汽车用钢、家电用钢、电工钢、造船和海洋工程用钢、石油石化用钢、集装箱用钢、能源用钢、高端装备用钢、不锈钢等板带材;钢轨、大、中型型钢、高强钢筋等;高温合金、精密合金、轴承钢、齿轮钢和工模具钢等
4 有色金属 辽宁忠旺集团公司、辽宁忠大铝业公司、中铝沈阳有色金属加工有限公司、葫芦岛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高威(辽宁)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 高品质航空铝合金型材、板材产品,轨道交通车体用、交通运输用铝合金型材;钛及钛合金、镍及镍合金、铜及铜合金及各种稀有金属加工材等;电解铝、精炼锌、电解铜、铅等
5 新型建材 盘锦禹王防水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辽宁大禹防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亚泰沈阳预制建筑有限公司、沈阳万融现代建筑有限公司、大连铁龙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辽宁亚泰新型建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集佳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等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高分子防水材料、彩色沥青瓦等防水材料。建筑用PC构件、增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及板材、钢结构等部品化建材、新型岩棉保温材料等
6 矿物功能材料 营口青花耐火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后英经贸集团有限公司、营口金龙集团、海城镁矿耐火材料总厂、营口菱镁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海城市中昊镁业有限公司、海城市北海集团、辽宁艾海滑石有限公司、铁岭博迈特硼合金有限公司、建平维科东明矿业有限公司、建平慧营化工有限公司、朝阳丰虹膨润土有限公司、辽宁金石科技集团、黑山万程膨润土有限责任公司等 轻烧镁粉、重烧镁砂、中档镁砂、高纯镁砂、电熔镁砂、合成镁砂、镁质烧成砖、镁质不烧砖、镁质不定型耐火材料、硫酸镁肥等。滑石粉、母粒、硼铁合金、硼酸、硼酐、碳化硼制品、铸造土、球团土、猫砂、无机凝胶、泥浆土等

  完善原材料行业产业链,形成互相配套、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石化行业以石油加工为基础,以化工原料为支撑,以高端专用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为终端产品,围绕烯烃的乙烯、丙烯、碳四、碳五产业,以及芳烃的苯和PX产业,通过建链、补链、强链,构筑和延伸一批上下游配套的石化产业链,提高产业丰厚度。冶金行业进一步提高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延伸钢材、铝材和铜材产品的产业链,并做好配套服务;建材行业加快发展新型建材产品,推进无机非金属矿精深加工。

专栏5.原材料工业推进的产业链建设
  石化行业:重点打造乙烯—聚乙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乙烯—环氧乙烷/乙二醇—环氧乙烷衍生物,丙烯—环氧丙烷—聚醚多元醇—聚氨酯,丙烯—环氧氯丙烷—环氧树脂,丙烯—丙烯酸及酯—高吸水性树脂,碳四—异丁烯—丁基橡胶/异戊橡胶,PX—PTA—聚酯—差别化聚酯纤维/光学聚酯薄膜/聚酯类工程塑料,苯—苯乙烯—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丁苯橡胶/发泡聚苯乙烯,苯—苯酚—双酚A—聚碳酸酯等产业链。
  冶金工业:大力发展冷轧板、涂镀层板、大口径钢管、油气输送弯管及深海油气输送管、钢结构、钢丝、预应力钢绞线、焊丝等板材和棒线材深加工产品。完善电解铝—铝材加工产业链,并发展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车厢、高铁车厢、地铁车厢、铝合金模板等铝合金深加工产品。
  建材工业:积极推动绿色制造,构建贯通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的全产业链。进一步完善非金属矿采选—矿物功能材料加工产业链,发展高档镁质耐火材料、镁质建材、镁化工、含硼新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拓宽服务和应用领域。

  (责任单位:各市政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市场监管局)
  (三)推进集约化差异化发展。
  1.优化石化产业布局。
  建设大连、盘锦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以长兴岛(西中岛)石化产业基地为核心,以松木岛化工园区为辐射,重点发展有机化工原料和化工新材料,催化剂、医药中间体、电子化学品等高端精细化学品,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重点发展打造完整的炼油—PX—PTA—聚酯—差别化纤维产业链。以辽东湾新区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园区为核心,以辽宁盘锦精细化工产业园区和辽宁北方新材料产业园为辐射,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产品和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培育完善乙烯、丙烯、碳四、芳烃四大产业链。优化提升抚顺、辽阳、沈阳、锦州、营口、葫芦岛石化产业发展水平。推动阜新、鞍山特色石化产业发展。新建炼化项目进入石化基地,新建化工项目进入化工园区。
  2.优化冶金产业布局。
  严禁新增钢铁冶炼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严控“地条钢”生产行为,防止死灰复燃。把发展重点放在铁矿的勘探、开发和钢材深加工等领域,充分利用鞍山、本溪、营口地区的板材产品优势,发展钢结构、钢管、冷弯型钢、彩涂板、金属制品等钢铁深加工产业,建设钢材加工配送中心。严格落实电解铝产能置换,以辽宁忠旺集团为龙头,在辽阳、营口、盘锦和葫芦岛等地区加速建设铝材及精深加工产业基地,延伸产业链条;中冶葫芦岛有色金属集团公司进一步提高以锌、铜为主的有色金属冶炼规模,发展铜深加工产业;建成以钛加工材为特色的沈阳新材料产业集聚区。
  3.优化建材产业布局。
  建材行业压减水泥过剩产能,延伸产业链,推进建材部品化、原料标准化,开发推广适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水泥基材料及制品等部品化建材。推动鞍山、丹东、营口地区菱镁产业不断优化产品结构,重点发展高档镁质耐火材料、镁质建材和镁化工。推动朝阳、阜新地区膨润土资源高效利用,发展无机凝胶等技术含量高的膨润土产品,拓宽应用领域。

专栏6.原材料工业推进的重点建设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一)石化行业
1 150万吨/年乙烯项目
2 250万吨PTA扩能项目
3 特种分子筛及催化剂项目
4 新材料中试基地项目
5 30万吨/年高性能聚丙烯项目
6 芳烃联合装置增效改造项目
7 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项目
8 轻烃综合利用项目
9 特种分子筛和环保催化新材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10 耐高温无色透明聚酰亚胺材料全产业链建设项目
11 5万吨/年水性涂料生产项目
12 40万吨/年环烷基润滑油加氢项目
13 烷基化等成品油升级改造项目
14 20万吨PET薄膜、8万吨PBT工程塑料扩能项目
15 苯基有机硅生产项目
16 600万条高性能子午线轮胎扩建项目
17 300万条轮胎扩能项目
18 120万套轮胎扩能项目
(二)冶金行业
19 航空发动机叶片、燃气轮机叶片制造基地项目
20 钛镍加工项目(二期)
21 高性能铜合金、镍合金材料研发生产项目
22 年产8万吨高强、高韧、耐蚀铝合金材料项目
23 铝合金电弧熔丝增材及智能制造应用产业化项目
24 提高军品生产能力及镍基高温合金材料产业化特种冶炼技术改造二期工程项目
25 通用钛合金精加工中心项目
26 一冷轧厂工艺装备升级改造项目
27 年产10万吨钛合金石油、天然气油井管项目
28 3800mm中厚板生产线改造工程
29 年产60万吨铝合金挤压型材及深加工项目
30 专用铝模板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31 120万吨铝合金板带箔项目
32 年产200万吨铝板带箔项目
33 铝合金精深加工项目
34 80万吨铝挤压型材项目
35 铝合金大型交通运输装备与零部件制造项目
36 年产15万吨/年铜加工材建设项目
37 锌冶炼升级改造工程项目
38 3.6万吨/年锂电池铜箔生产线项目
39 三冷轧新建镀锌镀铝硅高强机组项目
40 高强钢中试机组建设项目
41 高磁感无取向硅钢工程项目
42 特钢轧机改造项目
(三)建材行业
43 钢结构建筑产业化制造基地升级改造项目
44 国防军工、核用装备碳化硼制品产业化项目
45 硼同位素产业项目
46 生态环保型玻镁板板材建设项目
47 菱镁矿深加工项目
48 二十万吨镁铝尖晶石项目
49 菱镁尾矿资源化综合利用工程
50 新型无机保温材料生产线建设项目
51 年产830万米高性能环保滤料项目
52 SC35高性能碳纤维产业化示范项目
53 环保真空石项目
54 石墨烯修饰性掺杂聚合物高端新材料生产建设项目
55 膨润土精细加工扩建项目
56 膨润土精细化生产项目
57 年产1万环地铁管片及5万立PC构件建设项目
58 钢结构建筑构件、大空间钢结构建筑配件项目

  (责任单位:各市政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四)实施创新发展。
  围绕信息技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等重大需求,以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高性能分离膜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和高端稀土功能材料为重点,突破关键战略材料及器件的技术关,提高材料成品率和性能稳定性,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应用。以石墨烯、金属及高分子增材制造材料,形状记忆合金、自修复材料、智能仿生与超材料,液态金属、新型低温超导及低成本高温超导材料为重点,加强基础研究与技术积累,加快在前沿新材料领域实现突破,逐步扩大材料应用领域。
  加快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建设,建成“3+3+2”平台体系;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力量,加强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建设产业技术开发平台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完善由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共同参与的产业技术联盟,大力推进协同创新,突破一批行业核心、关键、共性技术,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支撑行业发展的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

专栏7.原材料工业推进的技术创新工作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创建国家级和省级技术中心,提高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能力和水平。
  推进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积极推进中国科学院、辽宁省和沈阳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设国际一流的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立足材料科学与新材料研究、材料技术研究、材料交叉研究三大创新发展领域,打造公共技术平台、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和高端人才培育平台,建立沈阳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和成果转移转化基地。
  加强产学研用合作:推动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紧密对接,促进企业及时了解省内重点科研院所的成熟技术。进一步发挥由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共同参与的产业技术联盟作用,组建一批行业重点创新平台。
  重点研发和应用的技术:石化行业要重点研发和应用碳四深加工技术、工程塑料的改性造粒技术、通用塑料的工程化及合金化技术、工程塑料树脂的工业化合成生产技术、新型高分子复合材料制备技术、低频宽带特种阻尼橡胶、高立构规整性二氧化碳共聚物、硼镁氟等高新技术用精细化学品、绿色农药的创制研发、功能染料研发、新型涂层材料、生物菌剂开发、甲醇制烯烃(DMTO)技术、甲苯甲醇转化制对二甲苯联产低碳烯烃技术、全氟代共轭微孔高分子生产技术、纳米片分子筛膜生产技术、环保友好型高分子纳米热轧润滑剂制备与应用技术、工业废气二氧化碳捕集提纯综合工业化技术、对羟基苯甲醛的合成技术、种共聚单体的聚烯烃技术、高档润滑油成套技术开发等。
  钢铁工业重点研发和应用绿色、可循环钢铁制造流程技术,高效率、低成本洁净钢生产平台集成技术,低碳钢铁制造技术,高效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技术,高效、节能、长寿综合冶炼技术,高性能、低成本钢铁材料设计与制造技术,高精度、高效轧制及热处理技术,复合材料制造技术,面向全流程质量稳定控制的综合生产技术,信息化、智能化的钢铁制造技术等。有色金属工业重点研发和应用高阳极电流密度大型铝电解、低温低电压铝电解技术,氧气底吹炉炼铜技术,富氧底吹熔炼、液态铅渣直接还原炼铅工艺技术,高钛铁冶炼技术、铜铝加工短流程生产技术,大断面、复杂截面铝合金型材制造技术,大型高性能铝合金预拉伸板制造技术,高强高导新型铜合金制造技术,高功率电子束熔炼炉及难熔金属提纯技术,高档硬质合金制造技术,特种钨钼制品制造技术等。
  建材行业重点研发和应用在线和离线透明导电氧化物镀膜玻璃、电/热致变色玻璃制备技术,光伏光热结构功能一体化玻璃制品制备技术。建筑卫生陶瓷功能化釉料、喷墨打印技术。玄武岩纤维低成本化关键工艺技术与装备,复合材料快速制备技术与装备。非金属矿“近零尾矿”加工利用技术,大宗尾矿规模化高端化利用技术,低品位和伴生矿物的选矿提纯及产品应用技术,矿物均化、矿物材料结构与晶型设计技术等。

  (责任单位:各市政府,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
  (五)实施绿色发展。
  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制度,原材料企业污染物排放量必须满足总量指标和许可排污量要求。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努力实现最低水平的污染物排放。按照绿色可循环目标,促进制造流程优化与升级,建设工业生态园区,带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利用清洁生产等先进技术改造提升现有生产装备,降低消耗,减少排放。充分回收生产过程中的余热余能,鼓励企业充分挖掘节能潜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主要工序能耗要达到国际一流水平。鼓励企业合理利用劣质原料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
  开展国家和省级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园区创建,通过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提升原材料行业的绿色制造能力和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专栏8.原材料工业绿色发展的重点任务
  发展循环经济:鼓励产业集聚发展,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
  节能减排相关技术:石化行业要加快推广应用清洁油品生产技术,回收低位工艺热预热燃烧空气技术,催化干气回收乙烯技术,氧阴极低槽电压离子膜电解技术,低汞触媒技术,盐酸脱吸技术,工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废气深度净化处理技术,烟气脱硫、脱硝、脱粉尘技术,含氟废气回收利用技术,含芳香烃、卤代烷烃、有机硫磷化合物、高浓度氨氮等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削减和治理技术,低浓酸含盐废水循环利用技术等重点节能减排技术。
  冶金行业要采用焦炉干熄焦技术,实施焦炉煤气脱硫脱硝工程,生化废水深度处理工程;烧结工序全烟气收集及脱硫脱硝除尘工程;建设全封闭式原料库并配备完善的除尘系统;石灰粉采用罐车运输,通过气力输送系统输入灰仓;高炉采用富氧喷煤技术、高炉煤气干法除尘系统、高炉出铁场除尘和物流密闭转运除尘系统;转炉实施烟(粉)尘深度治理工程,彻底解决烟尘外溢问题。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以电弧炉短流程替代高炉-转炉长流程生产工艺。
  建材行业要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资源化利用城市和产业废弃物。实施水泥窑炉能量梯级利用、能效提升改造,高效节能粉磨粉尘低成本、高效减排改造,高硫石灰石地区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综合减排改造。玻璃行业实施原料均化和级配利用、节能型熔窑及除尘脱硫脱硝综合治理等技术改造,鼓励使用集中清洁煤气化燃料和天然气。陶瓷、墙体材料和耐火材料行业实施节能窑炉、窑炉余热利用、低温烧成、釉面砖一次烧成、干法制粉、高效洁净煤制气等技术改造;鼓励大断面隧道窑和自动焙烧等技术应用,利用可再生资源制备新型墙体材料。
  大气污染防治:化解过剩产能,引导产业退出,利用综合标准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推广采用先进、成熟、适用的清洁生产技术和装备,实施清洁生产改造。对涉汞、铅、高毒农药等高风险污染物产生及排放企业,实施消减和替代等清洁生产工程。水泥熟料行业继续实施错峰生产。
  水污染防治:石化企业应研发推广石油天然气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PTA母固废水回收技术,钢铁联合企业应积极研发推广清污分流分质、高效循环、串级、综合污水处理及回用技术,鼓励钢铁、石油化工等高耗水企业废水深度处理回用,不断提高中水回用率,提高水循环利用率。严格用水定额管理,贯彻执行国家和省用水定额标准。到2020年,钢铁、石油化工等高耗水行业重点企业达到先进定额标准。

  (责任单位:各市政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
  (六)实施智能化发展。
  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原材料制造技术融合发展,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运筹优化、系统仿真、机器人等技术与研发、运行、管理、服务等制造流程的各个环节相融合,有效优化原材料制造结构,提升全流程运行过程智能化控制和管理水平,推进原材料制造、运营和商业模式全系统全方位智能化。推广以订单为基础,采用快速灵活的生产组织模式,定制生产产品,满足客户多品种小批量的个性化、柔性化产品定制需求,支持建设智能化示范工厂。

专栏9.原材料工业实施的两化融合重点任务
  数字化设计工具开发应用:开发符合原材料工业特点的产品配方建模、产品性能分析、虚拟生产制造、工艺流程设计等数字化设计工具。大中型石化、钢铁、有色、建材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90%、95%、85%和80%。
  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普及推广可编程逻辑控制(PLC)、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等基础自动化技术和系统,改造提升原材料工业生产装置及生产线,基本实现生产工艺自动化的全面覆盖。开发应用先进过程控制技术,进一步突出实时控制、运行优化和综合集成,大幅提升原材料工业生产装备智能化水平。
  供应链协同管理:推动原材料生产企业,与原料供应商,装备、汽车、建筑、家电等主要下游用户建设上下游协作管理系统,按照供应商提前介入(EVI)、准时生产技术(JIT)等模式,统一企业资源计划(ERP)等企业业务系统间信息交换接口、标准和规范,通过信息共享和实时交互,实现物料协同、储运协同、订货业务协同以及财务结算协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网络化制造系统,实现包括产品设计、制造、销售在内的全部产业链条的集成协同,形成网络化企业集群,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网络众包、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
  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鼓励机器人研发单位和原材料企业共同合作,开发应用一批专用工业机器人,在工业窑炉、投料装车、化工企业等危害健康和危险作业环境,基本实现机器人替代人工作业。在陶瓷行业施釉、制砖行业码垛、铝锭浇注搬运、锌锭码垛包装、剥锌机组等重复繁重劳动岗位,推广普及机器人作业。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维护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工艺精确性为重点,研发并推广智能机器人。

  (责任单位:各市政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实施。省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建设工程指挥部负责对工程进行全面管理,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作为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推进落实指挥部议定事项以及指导各市基地建设工作。省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建设工程中心为新型原材料基地建设提供服务、保障和支撑。各市和省直有关部门要按照责任分工,推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责任单位:各市政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等)
  (二)加强政策引导。充分利用好国家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工业转型升级资金支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落实有保有控的金融政策,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重点支持企业技术改造项目、两化融合项目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责任单位:各市政府,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金融监管局)
  (三)坚持创新引领。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鼓励引导企业建立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开发中心、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等各类创新平台,不断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以国家重点经济建设、重大科研项目和强基工程为依托,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推广平台。加快军民共用新材料产业化、规范化发展,推动军民共用材料技术的双向转移和辐射。(责任单位:各市政府,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
  (四)鼓励企业“走出去”。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国际产能合作,鼓励具有清洁生产工艺装备和先进环保管理制度的优势原材料企业走出去,充分利用沿线国家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市场优势,推进在沿线国家建设材料工业园区。积极参与全球分工和合作,实现全球布局,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责任单位:各市政府,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区域品牌形象,拓宽招商引资渠道,根据我省原材料产业链发展空白及向下游延伸补短板的主攻方向,谋划一批产业链重大招商项目,积极承接沿海沿江以及京津冀等发达地区化工及精细化工、金属深加工产业转移。(责任单位:各市政府,省商务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和支持国有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大引入各类资本力度,增强企业活力。推进国有企业重组、整合,支持央企等大企业集团与省内地方国有企业实施重组合作,鼓励民营资本积极参与,优化资本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责任单位:各市政府,省发展改革委、省国资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七)加强人才保障。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培育、引进领军型企业家人才,在全社会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力度,吸引国际高层次人才、海外留学人员和高校毕业生来我省创新创业。鼓励引导工业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协同育人,促进校企联合建设培训基地,加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育新时代工匠精神。(责任单位:各市政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辽宁省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9号 邮编:110032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372号 网站标识码:2100000037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05023109号 联系邮箱:mhwz@ln.gov.cn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