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瓶盖的原料“突围”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30日
信息来源:新华网
【 字体: 】  【打印文章】

  走进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烯烃厂的挤压造粒车间,螺杆旋转的嗡鸣与物料流动的沙沙声交织。螺杆将熔融的聚乙烯挤出,经水冷、切粒变成一颗颗“小米粒”。这看似寻常的场景背后,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一次“突围”。

  曾经,饮料瓶盖的食品级原料长期被国外垄断。如今,国内市场中,每三枚饮料瓶盖就有一枚的原料来自抚顺石化。

  “那时国内用盖企业几乎没有国产原料可选,食品级原料的稳定性等技术问题难以攻克。后来我们研制出国产料,打开市场又遇到困难。”抚顺石化烯烃厂党委书记苗立新说,“有企业直言,换国产料要改设备参数,停产一天损失不小,谁敢轻易试?后来终于有国产饮料企业给了我们机会,双方不断磨合,我们也逐渐打开了市场。”

  自2015年首次试产瓶盖料以来,抚顺石化在这一领域逐步发展。最初年产量仅为445吨,2018年突破1万吨,2024年增至10余万吨,今年产量预计继续增长。

  石化是辽宁的支柱性产业。这枚瓶盖的原料“突围”,是辽宁近年来推进石化产业延链、强链、补链的缩影——阜新依托丰富氟资源,已形成涵盖含氟农药、医药等行业的完整产业链;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公司的奶瓶料,凭借稳定的质量和性能,成为国际知名母婴品牌的供应商;恒力石化的高端聚烯烃管材专用料应用于国内大型工程……

  “辽宁全力推进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不再过多依赖附加值较低的基础化工产品,而是朝着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精细化工产品不断升级。”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石化处副处长肇彦淏说,今年,全省精细化工产业营业收入有望突破2000亿元,精细化率达50%。

  抚顺石化的货运站台上,工人们驾驶叉车,将装着“小米粒”的包装袋运上货车和火车,这些原料将发运到制盖企业,变成瓶盖产品。这小小的物件背后,是辽宁石化产业以科技创新实现产业升级的实践与探索。(记者邹明仲)

责任编辑:张艳君
版权所有:辽宁省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9号 邮编:110032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372号 网站标识码:2100000037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05023109号 联系邮箱:mhwz@ln.gov.cn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