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农业夯实中国粮仓丰收底气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26日
信息来源:新华网
【 字体: 】  【打印文章】

  新华社沈阳9月25日电 题:现代化农业夯实中国粮仓丰收底气

  新华社记者

  一望无垠的黑土地,金色的稻浪翻滚,数台收割机来回穿梭,机车轰鸣声由远而近。地处中国东北的辽宁省盘锦市,160余万亩水稻陆续开启秋收。

  “今年通过卫星导航系统,我们可以在手机端实时了解水稻长势,明确什么时间施肥、灌溉和秋收。”盘锦稻盛美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齐欢说,他们在5000亩稻田里安装了气象监测、土壤监测等现代化设备,为丰收护航。

9月12日,在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一处农田拍摄的水稻。 新华社记者 王郁源 摄

  东北地区是中国最大的粮食主产区,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粮食产量占全国逾五分之一。近年来,东北三省依托土地相对集中连片的优势,加快现代化农业发展步伐,让东北粮搭上时代“快车”。

  在黑龙江省庆安县祥安村,村民徐超今年把30亩地交给合作社代耕代种,每亩只需交180元钱。“合作社有100多台农机,效率高,交给他们我也省心,坐在家里就能丰收。”徐超说。

  据了解,黑龙江省实施农业生产托管整省推进,截至2022年,全程托管服务面积已超3000万亩。

  在辽宁省开原市,荣和种植专业合作社今年新种植了辽星香稻1号水稻新品种。合作社理事长张权元介绍:“该品种不仅带香味,而且抗倒伏、抗病性强,粮食起步价就达到2元一斤,收益十分可观。”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2.4%,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3%。数字化和智能化叠加应用,一大批新模式、新技术促进粮食稳产。

  在黑龙江省友谊县,一架印有“中国科学院”标识的新舟60遥感飞机掠过农田,借助搭载的多波形激光雷达和高光谱成像仪等设备,对900平方公里黑土地进行天空地立体监测。

  东北黑土区是世界主要黑土带之一,科研人员常年会根据土壤情况制定适宜的保护性耕种方案。多年来,这里已形成“梨树模式”“龙江模式”“辽河模式”等保护性耕作模式,为世界黑土保护提供了一份成功样本。

  现代科技守护下,良田越来越多。截至2022年,黑龙江省保护性耕作面积超2550万亩,辽宁省1000万亩耕地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进行精耕细作。

  今年8月,肥沃的黑土地迎来大考,东北三省多地出现强降雨,局地还出现洪涝灾害。

  在黑龙江省植检植保站,一块屏幕实时展示全省6000名监测点植保员发来的作物感染病虫害信息,并附有图片、位置信息和联系方式,方便在场专家研判、核实,制定防减灾方案。

  在辽宁省,农业部门建成两支应急防治队伍,400人的飞手团和400架的无人机飞机库,日作业能力达10万亩次。如今,喷洒过叶面肥的玉米长势喜人。种了半辈子地的农民高凤和说:“今年这块地能达到亩产两千斤。”

  俯瞰辽宁省昌图县,绿油油的玉米田里一行窄、一行宽,还有的地块高矮相间,作物也不相同。这里采用宽窄行、玉米大豆复合种植,平均每亩地的粮食产量能增加100余斤。

  在黑龙江省集贤县福利镇高丰村高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稻田内,只见地上有稻田鸭“巡逻”,水下有稻田鱼“除草”。

  “今年合作社结合格田改造、侧深施肥、节水控灌等技术,不仅一地双收,高质量的绿色稻米价更高。”合作社理事长刘德辉说。(记者王莹、王郁源、武江民、孙晓宇)

责任编辑:张艳君
版权所有:辽宁省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9号 邮编:110032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372号 网站标识码:2100000037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05023109号 联系邮箱:mhwz@ln.gov.cn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