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牛”奋蹄护丰年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0日
信息来源:辽宁日报
【 字体: 】  【打印文章】

  作为秋收的绝对主力,一台台农机纵横田间,绘就颗粒归仓的好“丰”景。 

  秋收时节,沈阳市广袤的田野上一派繁忙景象,种植户纷纷利用晴好天气抓紧收割。10月18日,在苏家屯区陈相街道英守村,一台台大型收割机开足马力,穿梭于玉米地中。在隆隆的轰鸣声中,李大发农机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李奥提高嗓门说:“有了这大家伙帮忙,粮食准能颗粒归仓!”

  李奥的玉米地就在村边的一处缓坡,4500亩,一眼望不到边。以往这块地单产很难突破1800斤,今年风调雨顺,玉米秆又高又壮。“估计亩产能达到2000斤以上,折合‘干粮’,也有一千八九百斤,这可是近十年的最高纪录。”李奥说。

  好收成,离不开好年景,也少不了“铁牛”助阵。今年,沈阳市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大马力、高端智能机型,推进农机装备更新换代,助力粮食生产节本、增效、减损,并迅速落实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截至目前,已受理农户农机购置补贴申请5781台,发放补贴资金近9000万元。

  “从旋地、播种,到施肥、打药,全程机械化、自动化!”今年,李奥运用深松配套保护性耕作、种肥同播种植模式,旋耕机、播种机、无人机轮番上阵,作业精准高效,步步都踩在了“点儿”上、赶上了农时,新品种、新技术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编筐织篓,全在收口。秋收是否及时、损失能否降低,直接关系着农民的收入。今年秋收,沈阳市投入玉米收获机近4000台、水稻收获机1500台左右,主要粮食作物收获机械化率达到98%以上。沈阳市农业农村局农机化管理处处长刘常宏说:“机收不仅效率高,损失率也低。据测算,去年沈阳水稻、玉米平均机收损失率分别降至1.63%和1.62%,远低于国家标准。”

  李奥新购置的6行轮式收割机可享受6万多元补贴,一天能作业200多亩。它所经之处,挺立的玉米秆一片片倒下,一棒棒金黄的玉米自动进了“小仓库”。“和‘履带式’比,一台顶三台,而且故障率低,不掉棒、不夹棒,相当于一亩能多收三五十斤。”说起新装备,李奥赞不绝口。

  地里到底能“出”多少钱?李奥一直关注着玉米的收购价,给大田算了笔“小账”。“按现在的‘行儿’,玉米30个水8毛、22个水9毛,苞米核一吨190元行情,扣除地租等费用,一亩还能‘剩’370元。”看着一车车玉米源源不断送往粮仓,李奥已盘算着来年再添置几台新农机,“机械化,管用!”

  据初步统计,截至10月18日,沈阳市秋粮收获总面积已达742.72万亩,占应收面积的87.69%。预计11月上旬可完成全部秋收工作。

编辑时间:2025-10-20   责任编辑:白云 版本号:1
版权所有:辽宁省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9号 邮编:110032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372号 网站标识码:2100000037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05023109号 联系邮箱:mhwz@ln.gov.cn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