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3.9%
“生态包袱”变绿色资源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1日
信息来源:辽宁日报
【 字体: 】  【打印文章】

  我省是畜禽养殖大省,如何处理每年上亿立方米的畜禽粪污,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课题。日前,记者从全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培训会上获悉,通过多元化利用路径,我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3.9%,为化解畜禽养殖污染风险发挥了积极作用。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省畜禽养殖规模稳居全国前列,其中生猪出栏2788.3万头(居全国第12位)、牛出栏215.5万头(居全国第12位)、羊出栏681.8万只(居全国第18位)、禽出栏12.9亿只(居全国第6位)。伴随着养殖规模扩大,畜禽粪污处置成为一个不小的负担。

  解决难题首先要摸清底数。我省经全面排查摸底,确认有畜禽规模养殖场约1.2万个、养殖村屯1.16万个、第三方畜禽粪污社会化服务组织1160家,全部实行清单化、动态化管理,同时不断完善监管机制,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强化部门协作,初步建立部门联动、信息共享、联合惩戒倒逼机制,从体制机制上形成治理合力。

  畜禽粪污是负担,但用好了也会成为“宝贝”。我省积极争取中央资金,在36个县(市、区)有序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累计建设粪污收集点、处理中心、有机肥厂等191个,支持4011个养殖场户因地制宜新建、改造畜禽粪污处理及贮存设施,2024年末养殖场畜禽粪污设施装备配套率提升至99.3%。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为全省农业生产提供了稳定的有机肥源,同时对生态环境建设发挥了有力作用。今年上半年,入辽东湾的9条辽宁省境内国控入海河流总氮平均浓度同比下降6.4%。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实践中涌现昌图“五级百站”种养循环、朝阳“四位一体”等先进经验,但在畜禽粪污收集、转运、资源化利用环节仍存在堵点和短板。下一步,将聚焦规模以下畜禽养殖粪污贮存设施缺失、养殖场设施建设和备案台账信息管理、畜禽粪肥就近就地还田等,有力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消除污染风险隐患,让生产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共进。

编辑时间:2025-11-01   责任编辑:冯英杰 版本号:1
版权所有:辽宁省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9号 邮编:110032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372号 网站标识码:2100000037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05023109号 联系邮箱:mhwz@ln.gov.cn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