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我省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9日
信息来源:辽宁日报
【 字体: 】  【打印文章】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我省干部群众表示,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生态建设实践紧密结合,以实际行动推动美丽辽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让绿色成为辽宁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全会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作出重大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这让我们备受鼓舞、干劲倍增。”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孙鹏轩表示,要完整准确全面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充分考虑我省地域特点、产业和能源结构等实际情况,科学谋划“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重点项目,着力破解我省存在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和体制机制障碍。当前要采取务实管用举措,完成好“十四五”规划各项重点工作任务;紧盯“一库一品一废一重”等重点领域,持续开展环境风险排查整治,守牢环境安全底线;全力推动生态环境系统营商环境建设,做好重大项目环境要素保障,推动环境执法规范化建设。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与城市建设发展紧密相连。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员干部表示,要把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把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推动房地产、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扎实做好老旧小区改造、老旧管网改造、城市供暖、燃气安全和保交房等民生实事,持续优化住建领域营商环境,切实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生态美,乡村富。全会对“十五五”时期“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系统部署,省农业农村厅党员干部表示,要以全会精神为指引,立足辽宁发展定位,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科学谋划“十五五”三农发展规划;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严守耕地红线,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黑土地保护,聚焦特色产业提质,推动粮油、畜禽、水产全产业链发展,做强“辽字号”农产品品牌;持续推进深化农村改革,激活资源要素活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深化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让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科技创新是推动生态建设的关键支撑。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为生态科研工作者注入了强大动力。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全体党员干部表示,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贡献力量。扎实推进“三北”工程等标志性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提升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速突破支撑“双碳”目标、驱动产业升级的变革性与颠覆性技术,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型;“四库”联动开启森林经营新范式,激活森林资源综合效益,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通转化新通道,以科技赋能美丽辽宁建设。

  绿色转型,能源先行。“全会提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这为能源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能源控股集团全体干部员工表示,辽宁能源将统筹做优做精传统能源、做大做强清洁能源“两大目标”,着力推进内涵式发展、外延式发展“双轮驱动”,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产品提质增效“双产融合”,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三化并举”,加快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三链同构”,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筑牢全省能源保供“压舱石”,以新担当新作为,为推动辽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能源力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全会提出,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本溪市生态环境局党员干部表示,将紧扣全会精神,以“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为抓手,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格管控各类环境污染风险,强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积极探索基于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加强资源集约节约循环利用,推动环保与新能源产业融合,助力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基层是生态建设的最前沿。“全会提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增强绿色发展动能,这话让我心里又热又亮!”扎根治沙一线20余年的阜新市彰武县四合城镇刘家村村民侯贵语气坚定。他说,这不仅为自己常年的治沙坚守注入了信心,更让他与黄沙较劲、向绿洲迈进的决心越发坚定,“接下来我想用10年时间升级林区,选5种以上树种打造混交林,从设计到施工再到后期管护,每一步都要精雕细琢,一定要建成能扛住百年风沙的精品工程,为建设美丽家园再添把力!”

  铁岭开原市黄旗寨镇小寨子村党支部书记杨志涛表示,要贯彻落实好全会精神,大力改善人居环境,推进垃圾处理和村容村貌整治提升,让村子更美、村民生活更舒心。积极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和乡村生态游产业,努力拓宽村民增收渠道,让大家的钱袋子更鼓。千方百计完善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照顾好“一老一小”,把党的好政策转化为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让人民群众在美丽家园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编辑时间:2025-10-29   责任编辑:白云 版本号:1
版权所有:辽宁省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9号 邮编:110032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372号 网站标识码:2100000037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05023109号 联系邮箱:mhwz@ln.gov.cn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