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10万只大关时间较去年提前10天
蛇岛老铁山保护区猛禽监测量创新纪录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8日
信息来源:辽宁日报
【 字体: 】  【打印文章】

  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猛禽迁徙监测迎来历史性时刻,10月15日下午3时,随着一群乌雕飞掠而过,2025年度迁徙季保护区监测到的猛禽总数突破10万只!这是继2024年首次达成“十万猛”监测量后,老铁山保护区连续第二年实现单季监测超10万只,且达成时间较去年提前了10天,再次刷新中国大陆猛禽监测的历史纪录,进一步巩固了其“中国大陆第一观猛胜地”的地位。

  让人欣喜的是,这个数字还在不断攀升,截至10月16日,保护区累计监测猛禽数已达到102362只。

  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王小平介绍,今年的猛禽监测工作数据抢眼,惊喜不断。监测首周便迎来东北地区首次记录的鹃头蜂鹰以及暌违十年的鹰雕。同时,猛禽种类更加丰富,截至10月15日,保护区已记录到凤头蜂鹰、日本松雀鹰、雀鹰、苍鹰、赤腹鹰等20余种迁徙猛禽。10月2日,保护区迎来本年度首个“万猛日”,当日共记录猛禽12077只,创下本年度秋季单日监测最高纪录。

  数据背后是监测体系的优化和保护力度的加大。在监测方法方面,保护区根据风向和猛禽迁徙方向灵活布设观测点位,多组志愿者协同监测。在队伍建设方面,7名经验丰富的核心监测员带领超200人次的志愿者共同参与,保证数据准确专业性的同时,也丰富了观测的影像资料库。同时,保护区充分利用科技赋能,运用红外热成像相机,降低监测误差。

  透过数据分析,今年猛禽迁徙呈现三大特点。前期迁徙延后。以赤腹鹰、凤头蜂鹰大群为代表,前期迁徙高峰较2023年、2024年推迟约一周,与今年气温相对较高有一定关系。总量显著增长。观测总数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5%,与猛禽繁殖地至南迁沿线整体保护状况改善,保护区监测手段更科学、统计更完善,部分物种种群数量爆发性增长等因素均有关联。种类间波动明显。比如赤腹鹰数量下降,由去年的1.7万多只降至约1.1万只。这些波动可能与不同猛禽种类固有的“大小年”种群周期有关。

  “按当前过境情况,本季极可能在10月底就能突破去年11万多只的纪录,创监测新高。”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田华表示,老铁山连续刷新猛禽监测纪录,不仅是数字的突破,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体现。

编辑时间:2025-10-18   责任编辑:白云 版本号:1
版权所有:辽宁省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9号 邮编:110032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372号 网站标识码:2100000037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05023109号 联系邮箱:mhwz@ln.gov.cn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