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公安机关打防并举守护绿水青山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0日
信息来源:辽宁日报
【 字体: 】  【打印文章】

  某机动车检测机构通过利用非法软件、干扰取样、替换采样等手段,为不合格车辆出具虚假报告,使其蒙混过关上路行驶,影响大气污染防治成效。不久前,大连公安机关成功侦破这起案件,维护了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彰显出对环境污染“零容忍”的坚定态度。

  保护生态环境,全省公安机关始终对生态环境违法犯罪保持高压严打态势。近期查处的多起典型案件,充分彰显了“以打开路”的坚定决心。在“打得狠”的同时,也要“防得牢”。一段时间以来,全省公安机关从线索来源、科技应用、装备保障、联动机制4个方面协同发力,织密生态保护安全网。

  拓宽线索来源渠道。全省公安机关专门设立举报热线,建立重大线索奖励制度,让每一名群众都成为生态保护的“监督员”。同时,深化与生态环境等部门协作,建成“线索共享数据库”,通过数据碰撞精准锁定违法犯罪点位。今年以来开展的“千名生态警员融千所”工程,推动生态警员、社区民警、护林员、网格员等力量合力开展重点区域巡逻,取得良好效果。

  在线索畅通的基础上,通过科技赋能提升精准打击能力。“鹰眼”巡航无人机实现规模化配备,对深山密林、污染企业核心区等“人员禁区”开展高频次、无死角巡查,实时回传高清影像;“破坏环境资源犯罪风险模型”助力深度挖掘案件,“生态环境风险智能预警模型”推动警力前置、防患于未然。

  锻造执法“硬实力”,装备升级是坚实保障。全省公安机关为一线执法人员配发便携式水质检测仪、重金属快速检测仪、气体检测仪等设备,确保污染现场第一时间锁定证据。此外,升级后的执法记录仪,可在复杂环境下实现执法全程留痕,为规范执法提供有力保障。

  凝聚保护合力也是重要一环。全省公安机关完善与检法机关、行政部门的“行刑衔接”机制,通过联席会议、联合督办等制度统一执法尺度,形成“快侦、快诉、快判”闭环;同时深化与周边省市协作,严厉打击跨区域非法转移危废、跨境野生动植物贸易等犯罪,让破坏生态的犯罪行为在区域联动中无处遁形。

责任编辑:白云
版权所有:辽宁省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9号 邮编:110032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372号 网站标识码:2100000037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05023109号 联系邮箱:mhwz@ln.gov.cn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