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我省相继组织开展电动自行车、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和建筑保温材料的安全隐患专项整治。这三项整治关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未来还有哪些新举措?7月29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省消防救援总队相关负责人作情况介绍,并会同省应急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公安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回答记者提问。
为了既方便百姓使用电动自行车,又保证自身与社会安全,我省从多方面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目前,整治已取得阶段性进展,今年上半年,全省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15起,同比下降66.7%。今年以来,全省累计查办电动自行车及配件违法案件660余件,制假售假和非法拆改等问题得到初步遏制;新安装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20.1万个,有效缓解了电动自行车停放难、充电难的问题;利用“以旧换新”政策,更换电动自行车7.6万辆,电动自行车存量风险逐步降低。
省消防救援总队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9月1日起,国家强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将正式施行,我省也将结合自身实际,推动辽宁《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共享换电设施安全管理意见》等相关政策、制度、标准出台,确保整治落地见效。
近年来,动火作业引发的火灾风险逐渐增大。今年3月,省安委会印发实施方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针对宾馆、饭店、商场、市场、医院、学校等人员聚集的室内场所动火作业,重点采取十大措施。主要包括严格落实动火作业安全主体责任;禁止人员密集场所在使用、营业期间动火作业;严格审批备案,限额以下小型工程实行属地备案;严格单位内部审批;严抓无证上岗作业;严格动火现场管理;强化监管执法;强化警示曝光和举报奖励;强化动火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强化标准约束和信息化手段应用。
整治开展以来,全省已连续3个月开展专项联合执法检查行动,检查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11157处,督促整改隐患2832处,行政处罚54起,行政拘留17人。通过整治,安全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违规动火作业管控渐趋规范。下一步,我省将出台《限额以下小型工程备案管理办法》,指导各地建立动火作业供需平台和线上备案系统,压紧压实全链条安全管理责任,规范限额以下工程管理。
在建筑保温材料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方面,我省重点针对房屋市政工程建筑墙体和冷库、室内冰雪场馆所使用的保温材料,有效解决六方面突出问题。针对生产流通环节产品质量问题,加强生产质量管控,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针对质量评价失准失真问题,规范出厂检验检测,严格施工进场见证取样检测。针对施工环节违规违章问题,进一步落实工程质量安全责任,严把施工质量关、安全关。针对既有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安全问题,采取常态化排查,强化消防安全管理等措施。针对冷库和室内冰雪场馆安全监管问题,加大建设过程监管力度,强化使用环节协同监管。针对溯源追责力度不够问题,加强源头质量追溯,严格事故倒查追责等。
行动开展以来,全省共摸排建筑保温材料生产企业284家、销售企业850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118家,通过规范出厂、进场检验检测等关键环节,建筑保温材料产品的源头信息管理进一步强化,违规使用不合格材料现象明显减少。
版权所有:辽宁省人民政府 | 主办单位: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9号 | 邮编:110032 |
![]() |
网站标识码:2100000037 |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05023109号 | 联系邮箱:mhwz@ln.gov.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