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国企重镇。截至去年年底,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45%左右。
辽宁国企,创造过历史性辉煌,也经历过阶段性困顿。就辽宁来讲,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抓好国企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把推进国企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举,带领国资国企系统持续将改革向纵深推进,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快建立,公司制改革全面完成,三项制度改革强力推进,国有经济布局进一步优化,央地企业合作成果显著,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历史遗留问题全面有效解决,国资监管体制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党建引领作用更加突出。
“新时代推动辽宁全面振兴,首先国企要振兴。实现辽宁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国企要打头阵、当先锋。全省国资国企要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从根本上、思想上、机制上深化改革,下定决心,以更大勇气破除障碍。”7月10日,省国资委主任孟华强介绍,近年来,我省锐意进取,奋力拼搏,国企改革扎实推进,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实现破冰突围,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在去年省国资委监管的14户省属企业实现利润增长翻番的基础上,今年前6个月再实现同比增长80%,其中9户企业利润增幅达到两位数。
谋篇布局 高位推动
辽宁国企数量多、占比大,这是辽宁的宝贵财富,也是辽宁振兴最为重要的条件和基础。然而,一段时间以来,长期积累的体制性、机制性和结构性矛盾,一直是我省国企前行的羁绊。
“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资国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为辽宁国企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面对已经进入深水区的各项改革任务,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加强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协调性、协同性。
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我省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全省国资国企改革的意见》,统领全省国资国企改革工作,此后,又陆续出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实施意见》《加快推进全省国资国企改革专项工作方案》《辽宁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形成了“1+70”政策体系,为新时代国企改革搭建了“四梁八柱”,改革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更加清晰。
去年12月6日,全省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工作会议在沈阳召开,省直有关部门、各市党政机关、省市国有企业、驻辽中央企业和金融机构共5000余人参会。会议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在辽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史上均属首次。
改革,时势所需,市场竞争所迫;改革,使命千钧,时机稍纵即逝。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我省国企改革进入了全面向纵深推进的又一个新阶段。去年年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的《关于推动辽宁省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的实施意见》出台;今年2月,省政府召开专门会议,提出将研究出台推进省属企业改革深化提升的总体实施方案;打开省属企业股权、资产、资源、人员等情况,全面摸清底数,覆盖642户省属各级企业的“数据库”建立;统筹研究和协调解决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难点问题,省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工作协调机制建立。
“目前,总体实施方案即将推出。新一轮改革热潮就要到来,改革发展高效联动的局面将全面展开。”省国资委副主任宋旭涤表示。
握指成拳 响鼓重锤
辽宁国企产业底蕴深厚,发展韧性强劲,改革经验丰富。然而,历史原因所致,一段时期以来,辽宁国企,尤其是省属企业仍处于“山不多,峰也很少”的状态。
国有经济的责任使命,决定了辽宁国企必须全面提高企业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优布局、调结构、聚焦主责主业、建立更加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激发员工内生动力……虽然每道关隘前要打的都是硬仗,但是“改革不能绕道走!”“不改革,付出的代价会更大!”
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我省国企蹄疾步稳。辽宁在全国率先建立“三议一报告一执行”决策机制,制定落实企业党委前置研讨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将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公司章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290户省属各级企业100%完成公司制改革,董事会授权经理层管理制度全面落实。一批地方国企探索开展了市场化选聘经理层人员工作。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让我省国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充满活力。
7月4日,国内首个200公里以上长距离十车道的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京哈高速辽宁段改扩建工程年度投资和工程建设进度实现“双过半”。交投集团董事长徐大庆表示:“项目顺利推进,与集团组建以来资源集中、产业集中度提高密切相关。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同质化竞争减少,握指成拳合力大。”
徐大庆所说的“握指成拳”,指的是我省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完成重大战略性重组和新兴产业布局的关键工作之一——政企脱钩、事转企改革工作。2016年,按照“主业相同、产业相近”原则,我省通过推动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重组新建了交投集团等7户省属企业集团,各市组建新企业集团110余户。据省国资委改革处处长徐劫非介绍,近年来,省属企业“重组整合”步伐始终未歇,截至去年年底,省国资委监管企业已由2017年的28户重组整合为14户。
今年1月20日,为期3天的辽渔集团总部岗位竞聘大会正式召开,三项制度改革随即全面实施。以此为标志,省属企业“三能机制”建设攻坚战正式启动。全省42户符合条件企业纳入拟开展中长期激励工作范围,推进工资分配向核心骨干、基层一线“双倾斜”,加强外部董事和经理层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工作……省属企业以1个攻坚计划为统领,打响打赢9场攻坚战。“改革,不可避免会有阵痛。但是,公平公正的改革也能得到国企职工的理解和拥护。”辽渔集团董事长吕大强说,此前,集团公布的改革方案获全票通过,已完成改革的二级企业,员工内生动力更强,企业活力更足。
以统筹全局的使命担当,实现鞍钢集团本钢集团成功重组;以时不我待的进取精神,全面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持续谋划推进省属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着手培育先进装备制造、数智化、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开发等业务板块……“布局持续优化,提高了辽宁国有资本运营配置效率,为辽宁国企做强做优做大提供了必要保障。”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李凯说。
大刀阔斧 奋起直追
不可否认,从整体上看,虽然辽宁逐步加大了改革力度,但与兄弟省份相比,我省国企在辽宁全面振兴中的功能作用尚未完全有效发挥。
“为此,我们将改革的步子迈得更大,把高质量发展的导向鲜明树立起来,把发展重心真正放到‘做强’上来。”孟华强介绍,深化央地合作,以及全面提高国企的科技创新能力,正是近两年我省国企知耻后勇、奋起直追的亮点表现。
去年3月1日,在北京,辽宁与央企深化合作座谈会举办;去年6月25日,在沈阳,国资央企助力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召开。两次会议集中签约项目89个,总投资6087亿元,其中,投资超百亿元重大项目30个。今年3月1日,我省在京举办辽宁与央企深化合作恳谈会。时隔一年后的再次见面,与会者畅谈合作、共话发展,信心满满。
信心背后,有沉甸甸的实绩做注脚。全省央地合作项目的统筹谋划和落地协调保障机制实施后,省专班聚焦央地会商成果和省市自主谋划两条主线,研究提出具体央地合作方向54个,确定全省第一批“揭榜挂帅”项目共271个,梳理省直有关部门、各市及省属企业自主谋划项目471个。目前,央企在辽项目库中已开工项目101个,累计完成投资1254.1亿元。一批央地项目合作、业务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央地双方发挥各自优势融入新发展格局,携手并肩努力,形成对国家重大战略的强有力支撑。
近两年,我省国企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来抓,也为解决在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两端布局不足等弱项提供了突破路径。去年10月,首届“辽宁省国有企业‘星火’创新创意大赛”开赛, 341家企业近800个项目报名参赛,项目涵盖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先进制造、电子信息和新材料、新能源、现代生物等多重领域。“获奖项目有为期1年的孵化期,主办方提供转化运用、孵化加速、融资融智等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实在!”一位参赛者感慨道。
培育新赛道,塑造新优势,实在的不仅是服务。促研发,去年,省属企业累计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总额12.63亿元,累计研发投入强度1.88%,新建省级研发平台5个,17项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重攻关,逐年确定省属企业科技创新重点项目清单,明确关键技术攻关项目,辽渔集团第三代专业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福兴海”轮到达南极渔场作业,能源集团“小颗粒油页岩干馏实验及产业化研究”,提高了尾矿资源化利用水平;推转化,19户省、市属企业与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等单位围绕61项成果进行深入对接。
国企改革,永无止境。“我们将推动业务调整重组,优化结构布局;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激发企业活力动力;推动科技创新赋能,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监管方式方法,提升国资监管效能;加强党的领导,为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证。”孟华强说,辽宁国企,未来可期。
版权所有:辽宁省人民政府 | 主办单位: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9号 | 邮编:110032 |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372号 | 网站标识码:2100000037 |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05023109号 | 联系邮箱:mhwz@ln.gov.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