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抗日战争红色旅游线路|“抗联忠魂 薪火相传——铮铮铁骨精品旅游线路”之线路一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0日
信息来源:省文化和旅游厅网站
【 字体: 】  【打印文章】

  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最早、坚持抗日时间最长、条件最为艰苦的抗日武装,前身为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民族危亡之际,这支队伍深入白山黑水,与日军奋战14年,歼敌近18万、牵制日伪军近百万,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将士们以血肉之躯铸就“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的东北抗联精神,如火炬长明,激励后辈勇毅前行。

线路一:追随杨靖宇足迹

  线路节点:南天门东北抗联第一军指挥部遗址—三块石抗联遗址—猴石地区抗联密营遗址

  节点介绍

南天门东北抗联第一军指挥部遗址

  南天门东北抗联第一军指挥部遗址位于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大苏河乡南天门文化旅游风景区。1935—1937年,东北抗联第一军军长兼政委杨靖宇率部在清原、兴京(今新宾)一带建立游击根据地。南天门地势险要、森林茂密,可俯瞰南满铁路与浑河古道,被选作第一军前线指挥所,在此召开战前会议、部署伏击、屯放给养。他们在这里英勇作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三块石抗联遗址群

  三块石抗联遗址群位于抚顺市抚顺县后安镇佟庄子村。1934年2月,杨靖宇率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进入抚顺,在此建立“三块石游击根据地”。现留有密营地窨子、野战医院、杨靖宇指挥部、后勤基地等遗址。三块石抗联遗址是辽宁现存规模较大、保存相对完整的东北抗联密营遗址群,被誉为“辽东密林里的红色堡垒”。

猴石地区抗联密营遗址

  猴石地区抗联密营遗址群位于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木奇镇大房子村,地处猴石国家森林公园深处的长白山余脉褶皱中。1936年,杨靖宇、王仁斋、周建华等将领率部进入新宾山区,依托山高林密、沟谷纵横的地形,在猴石一带修建了一处集指挥、训练、后勤、医疗、枪械修理于一体的综合性密营群,作为南满游击战争的重要支点。密营从未被日伪军发现,成为抗联在残酷“讨伐”与封锁下坚持抗战的“深山堡垒”。

  线路节点: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关门山抗联密营遗址—望天洞抗联遗址—辽宁东北抗日义勇军纪念馆—天桥沟抗联遗址

  节点介绍

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

  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位于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小市镇滨河东路,是国内唯一经中宣部批准、系统展示东北抗日联军14年斗争历程的国家级综合性陈列馆。陈列馆通过系统、真实、准确、生动的展陈,全面诠释“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的东北抗联精神。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已成为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的核心地标,被誉为“白山黑水间的抗战史诗殿堂”。

关门山抗联密营遗址

  关门山抗联密营遗址位于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关门山风景区内,是东北抗日联军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秘密营地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联将领带领部队深入山林,利用关门山地区险峻的地形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建立了交通站和多个秘密营地。交通站和密营地成为抗联战士在极端恶劣条件下坚持抗日斗争的重要基地。

望天洞抗联遗址

  望天洞抗联遗址位于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雅河乡湾湾川村。1934年秋,根据杨靖宇的指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六团在此建立了仓储密营,作为连通东南满的重要秘密交通线和后勤补给线。该密营在1934—1938年持续使用,主要配有储存粮食和军需物资,秘密宿营地和野战医院,机械修理所、印刷厂、被服厂、枪支弹药库等军需保障设施。该遗址是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

辽宁东北抗日义勇军纪念馆

  辽宁东北抗日义勇军纪念馆位于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桓仁镇北山公园内,是全国唯一一家集中展示东北抗日义勇军抗战史实的主题纪念馆。展馆内分为主题展厅、国歌厅、东北抗日义勇军将士名录厅、多功能厅四大区域。展馆以图文展板、多媒体演绎、场景复原、大型雕塑等多种表现形式,展现了东北人民14年抗战历史史实和艰难历程,是研究东北抗战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是辽宁红色“六地”文化地标之一。

天桥沟抗联遗址

  天桥沟抗联遗址位于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双山子镇黎明村天桥沟景区内。1934年,杨靖宇率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六进六出”天桥沟,最终选址在此建立密营。1935年12月,丹东地区第一个红色政权—四平乡政府成立,组织群众筹粮、侦察、救护,与赵尚志形成“南杨北赵”战略呼应。遗址内现存密营、野战医院、枪械库、瞭望哨、少年营等20余处遗迹,保存了“地窨子”宿舍、天然石洞“杨洞”、山泉“杨泉”等完整设施,是辽宁规模最大的抗联遗址群之一。

  线路节点:杨靖宇纪念馆—蒲石河抗联遗址—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二次西征会议遗址—西丰城子山抗日游击根据地遗址—筐子沟抗联三师纪念馆

  节点介绍

杨靖宇纪念馆

  杨靖宇纪念馆位于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草河掌镇胡堡村境内。纪念馆主要以杨靖宇将军生平、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第一次西征会议、摩天岭大捷等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历史史实为主题,展示了1936年杨靖宇率部在此召开第一次西征会议,决定向西进军,试图与中共中央取得联系的情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第一次西征会议是东北抗联战略转型的重要节点,虽未达成最终目标,但扩大了抗联的政治影响,取得了摩天岭大捷,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

蒲石河抗联遗址

  蒲石河抗联遗址位于丹东市凤城市赛马镇蒲石河森林公园内,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在1935—1938年建立的核心游击根据地与首次西征出发地。该遗址森林覆盖率在95%以上,峡谷、瀑布、溶洞密布,便于隐蔽与迂回,被杨靖宇选作“抗联后勤补给与战略跳板”。

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二次西征会议遗址

  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二次西征会议遗址位于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东营坊红土甸子红通沟。1936年12月初,抗日联军第一军第三师骑兵400余人从红通沟出发,12月下旬抵铁岭石佛寺和法库三面船一带的辽河岸边,因当年冬季气温偏高,河面尚未封冻,河口还有日军把守,西征被迫停止。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二次西征首次尝试以骑兵远程奔袭方式打通关内,是东北抗联战略战术的一次创新;沿途散发《为西征告东北同胞书》,扩大了共产党、东北抗联在辽北的政治影响;牵制日伪3个师团兵力,为南满根据地赢得喘息,被誉为“冰天雪地里的长征先声”。

西丰城子山抗日游击根据地遗址

  西丰城子山抗日游击根据地遗址位于铁岭市西丰县城子山。1936年5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师正式成立,以辽北山区为主要活动区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根据地共有七处抗联“红色遗址”,分别为哨卡遗址、密营遗址、两处哨所遗址、水源地、指挥部遗址、纪念碑亭等。西丰城子山抗日游击根据地遗址以保存完整的抗联密营、哨所、战壕体系,成为辽北地区唯一晋级国家级的东北抗联遗址,是感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抗联精神的首选红色课堂。

筐子沟抗联三师纪念馆

  筐子沟抗联三师纪念馆位于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枸乃甸乡筐子沟村。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三师以筐子沟为后方基地,建立辽北重要游击区。纪念馆以“密营+展馆+战场遗址”一体化格局,真实再现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一师师长王仁斋带领抗联三师在辽北深山“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艰苦战斗历程,是辽宁东部最具沉浸感的抗联主题场馆。

编辑时间:2025-10-14   责任编辑:董越 版本号:1
版权所有:辽宁省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9号 邮编:110032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372号 网站标识码:2100000037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05023109号 联系邮箱:mhwz@ln.gov.cn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