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  新闻发布会
全省加强农村环境整治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

文字实录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外宣新闻处处长张健: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按照省委省政府有关要求部署,今年全省持续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变得越来越整洁、漂亮,农民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今天发布会将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冀登义先生、沈阳市政府副市长郑滨女士、锦州市政府副市长蒋立新女士、盘锦市政府副市长周伟山先生。下面,首先请冀登义副厅长介绍情况。

  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冀登义: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上午好!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辽宁“三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以及对美丽乡村建设的高度关注。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要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将农村环境净化整治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先手棋”和农业农村领域实现新突破的“关键之仗”,从农村环境这个“小切口”入手,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2023年,我省启动实施了农村环境净化整治专项行动, 坚持“清积存、建机制、补短板、保常态、重发动、强宣传”,突出一个阶段一个主题,扎实推进,取得显著成效。全省累计出动干部群众和扫保人员281.9万人次,清理农村“三堆”62.8万个、清理村内沟渠14.2万公里、清理积存垃圾289万吨。农村环境“脏乱差”局面彻底扭转,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广大村民对周边环境满意度大幅提升。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全省农业农村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安排,继续巩固农村环境净化整治取得的成果,再接再厉,加快提升乡村建设水平。

  一是强化制度落实,压实工作责任。1月30日,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主持召开全省农村环境净化整治推进工作会议,安排部署重点工作任务,推动农村环境整治由“清干净、保持住”向“补短板、建机制”转段升级,并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省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任务。省里专门成立由22家省直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各行业部门分兵把口、合力推进,不断完善联动机制。结合工作实际修订了工作方案、考核办法、工作指引等文件,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继续实行县级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形成“县领导包镇、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的环境卫生责任制,健全包保制度,责任落实到人。常态化开展全覆盖暗访通报。今年以来,累计发现和反馈问题点位892处,并定期回访、督促整改,实现全部“销号”。

  二是抓住重点领域,破解关键难题。紧盯“垃圾治理”这一群众最关注,也是严重影响农村环境的关键问题,先后组织开展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冬净”行动、春季整治、“城乡环境大扫除”等主题活动,围绕村屯及周边、路域、河湖、黑臭水体等重点领域进行了专项整治。推动实施农村垃圾源头上分类减量,设立村屯垃圾分类指导员、宣讲员,开展垃圾分类专业培训21.6万人次。全省垃圾出村处理量下降了20%。

  三是强化日常管理,完善管护机制。建立健全“政府管理、市场化运作、农民主动参与”的多方共管环境卫生扫保体系。加强扫保队伍建设、完善设施设备配备、强化制度和资金落实。今年,已实现垃圾处置设施终端跨省共享1处、省内共享6处,新配备垃圾收运处置设施设备8.3万台(套)。全省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经费,由每村5万元提高到7万元,有效保障了村保洁员工资、环境卫生管理等刚性支出。推动4个县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省累计达到24个。

  四是统筹项目实施,加强动态监测。按照“自下而上、逐级审核”的原则,建立乡村建设“一库一单”管理机制。编制完成了乡村建设项目库和年度任务清单,全省共有9799个项目纳入乡村建设项目库,今年已落实12类44项建设任务,总投资317.8亿元。继续开展乡村建设信息动态监测,对全省所有行政村(社区)的农村常住人口户数、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基本信息进行监测评价,及时掌握建设现状和需求。今年,全省建设美丽宜居村1056个,落实农村普及普惠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656个;以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为主导,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43条,谋划项目1083个;聚焦农文旅融合,持续打造乡村旅游重点村100个,落实重点建设项目120个。

  五是聚焦短板弱项,推进乡村建设。今年,全省实施农村公路建设改造工程6000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桥120座,建设“一事一议”村内道路5500公里。改造农村危房4471户。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8%以上。新建改建农村供水工程300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6%以上。新建农村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4405个,实现全省农村快递服务全覆盖。建强乡镇卫生院32所、村卫生室979所。实施义务教育“强校提质行动”,重点加强乡村学校建设。实施特困供养服务设施改造提升工程,支持发展农村老年助餐与互助服务。

  六是坚持农民主体,提高内生动力。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发动老百姓齐动手、共参与,持续激发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好农村网格员和驻村干部,带领群众清“死角”、扫“盲区”、治“顽疾”。印发环境净化倡议书,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做好参与者、宣传者、示范者和监督者,强化乡村建设共谋、共治、共建、共管,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鼓励和支持农民通过以工代赈等方式参与乡村建设。开展“小手拉大手”“寻找最美庭院”“星级文明户”等活动,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各级各类媒体加大农村环境净化整治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锚定打造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的目标,以深化农村环境净化整治为基础,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是强化责任落实。建立各级党委政府“同部署、共推进”的长效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委农办统筹抓总、协调推进作用,坚持党政同责,进一步压实县委书记和县长的主体责任。坚持开展常态化暗访,及时反馈问题,跟踪做好整改。二是深化环境整治。健全农村环境长效管护机制,统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奖代补资金2.5亿元,支持各地开展农村环境净化整治“标准化”建设。针对设施农业大棚周边、城乡结合部、高铁高速沿线等重点区域开展专项行动,加大垃圾处理执法检查力度。三是推进乡村建设。启动实施乡村振兴补短板工程,聚焦村内道路、安全饮水、可靠供电、农房改造、快递物流、垃圾污水等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环节,加大资金投入和建设力度。四是充分发动群众。加强宣传引导,在对村书记、驻村工作队和高素质农民培训中纳入农村环境净化整治内容,提高农民环保意识。组织村民共商共议、共建共享,让农民参与到乡村建设和农村环境整治的全过程。通过环境改善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形成广大农民群众可感可及的新变化!

  谢谢大家!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外宣新闻处处长张健:

  谢谢冀登义副厅长。下面请郑滨副市长介绍情况。

  沈阳市政府副市长郑滨: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广大媒体和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沈阳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近年来,沈阳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环境净化整治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部署,实施净化整治专项行动,实行“统筹协调+扁平管理”全覆盖推动,开展“工作导则+工作标准”全方位指导,强化明察暗访、问题交办、督办整改、验收销号全链条闭环管理,全市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显著提升,沈北、于洪、浑南先后荣获全国村庄清洁先进县。实施“美丽庭院、美丽村屯、美丽田园”建设三年行动,累计获评省级美丽宜居村872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8个,获批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带7条。2024年,沈阳市着眼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攻坚突破,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三美”建设由“美丽”向“和美”升级,打造全省乡村建设沈阳样板。

  一、坚持高效推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沈阳市坚持高水平统筹推进、高质量规划布局、高标准组织发动,在推动乡村建设迭代升级上攻坚突破。一是进一步完善“5+3+1”工作推进体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三美”建设总指挥,立足乡村建设五年规划,出台“三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攻坚方案,构建“百园引领、千村振兴、万户共富”的“和美”建设新场景。二是进一步完善镇村规划体系,坚持规划先行,新编20个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累计编制1206个村庄规划,实现应编尽编,开展百村巡回服务,进村入镇指导规划落实落地。发挥村庄规划指导约束作用,确保建设依规有序开展。三是进一步完善“三美”建设示范体系,统筹实施人居环境净化、基础设施巩固、公共服务优化、产业兴村富民、基层基础夯实、治理能力提升等6大攻坚,打造“一个核心引领圈、五条五大振兴样板线、七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多个和美田园”示范布局。四是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体系,首创“三美”建设标准、环境净化导则、乡村建设时序导则等,实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推进。

  二、坚持重点突破,深化农村环境净化整治。沈阳市抓实“日常保洁+专项行动+长效巩固”机制,在持续提升环境净化质量上攻坚突破。一是持续深化日常保洁,构建“1+1+N”工作机制,1350名村干部监督指导,1868名宣讲员入户宣传,8751名环卫保洁员常态化保洁,建立有标准、有队伍、有场所、有装备、有资金、有考核的管护体系。今年安排2.6亿元专项资金,新建秧稞收集点843个,设立废旧农膜回收点985个、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1027个,实现餐厨垃圾不出院、建筑垃圾不出村、生产垃圾不出镇、有毒有害垃圾不出县。二是持续优化主题活动,压茬推进“干净整洁过新年”、“备春耕 展新颜”、“擦亮沈阳 净迎来客”、“乡村美 迎国庆”、“庆丰收 净家园”等系列主题活动,已清理垃圾2.3万吨,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实现动态清零。三是持续强化难点攻坚,组建17家市直部门构成的工作专班,完善市县乡三级工作体系,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扁平化推进机制,组织9个督导组和9个互检组,开展7轮督导互检和暗访抽查,补齐县乡村中转站、转运车短板,有力解决生活垃圾转运断点问题;增设以畜禽粪污为原料的有机肥利用补助,推动解决生产废弃物处置焦点问题;联合公安警务航空支队跟踪巡视,着力解决高速、高铁、机场控制区域垃圾整治难点问题。四是持续实化农民参与,把环境净化整治工作全面纳入村规民约,全面落实“门前三包”、“党员责任区”等责任制度,推广应用积分制等激励制度,推动实施“街长制”、村民监督员“随手拍”等约束制度,引导农民常态化参与。

  三、坚持整体提升,加快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沈阳市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工程,在“让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上攻坚突破。一是实施道路畅通工程,持续提升新民国家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和沈北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带动作用,年内新建改造“四好农村路”800公里。二是实施供水防汛工程,推进秀水河防洪治理、养息牧河河道治理等工程;年内新建改造农村供水工程18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稳定在99%以上。三是实施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将符合农村危房改造政策的低收入群体住房全部纳入改造范围,年内改造农村危房368处。四是实施清洁能源建设工程,年内升级改造农村电网400公里,供电可靠率99.85%以上。

  新时代新征程,沈阳市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以“三美”建设作为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载体,创造性地打造“千万工程”沈阳实践样板,争当全省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排头兵”。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外宣新闻处处长张健:

  谢谢郑滨副市长。下面请蒋立新副市长介绍情况。

  锦州市政府副市长蒋立新:

  农村环境整治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2023年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农村环境整治以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切实实现“扫干净、码整齐、清沟渠、促转化”为目标,两赴杭州、湖州学习,建立了以农村环境整治“四季风提升行动”为主框架、涵盖农村垃圾、黑臭水体、路域环境等9个专项整治方案为支撑的“1+9”工作体系,纳入了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问效一体”督考体系,构建了“双高”(高位推进、高频调度)推动、“四级”(市县乡村主要领导)包保、专项攻坚、典型引领”的工作机制,坚持一个阶段一个主题,不断擦亮生态底色,实现全域净化。同时,注重与打造最美旅游城市相结合、与创建国家卫生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通过“小切口”的环境整治,推动乡村环境实现大变化、群众精神面貌实现大变化、城市“颜值”实现大变化。我市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机制被纳入中国改革地方典型案例,并在全省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会议做大会交流。黑山县获评“第三批省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义县头道河镇经验全省推广。

  在一年多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基层党组织的认识和执行力不到位,农村环境整治不好;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调动不起来,农村环境整治不好;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建立不起来,农村环境整治不好;资金保障不到位,农村环境整治不好。

  基于我们的认知和实践,今年我们着重从三方面入手开展环境整治:

  第一,优化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进一步优化“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和治理长效机制。户分类,实行“四不出村、两出村”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做到易腐生活垃圾、农业生产垃圾、建筑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出村,有害垃圾规范处置、其他垃圾统一外运,实现垃圾重点区域日产日清,一般区域三天一清。镇转运,按运距最近原则,跨地区全市域统筹,划定垃圾转运路线和处理终端服务范围,合理配置垃圾中转站,实现“手推车+小型转运车+大型转运车”无缝对接转运,全市80%的乡镇垃圾转运距离控制在20公里以内。县处理,全市18座垃圾填埋场、2座垃圾焚烧发电厂、3个小型处理终端,日焚烧能力1300吨,填埋空间150万吨,完全满足农村垃圾全部集中无害化处理需求。控成本,通过以工代赈以及使用公益岗位、劳务派遣人员担任保洁员,村干部兼任宣讲指导员,村民义务担任监督员等方式,最大程度减少人工成本。通过优化转运路线,合理配置中转站,最大程度减少转运费用。通过源头减量来减少垃圾外运,最大程度减少垃圾处理终端费用。

  第二,充分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全市农村基层党组织担负起组织发动、示范带动职责,党员干部冲在前、领着干、作示范。落实“门前三包”“庭院三包”责任,对工作成效明显的村,优先安排村路、路灯等基础设施建设,给予树苗、花籽等绿化支持,重点倾斜产业项目申报;推行文明道德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提高群众参与热情;广泛宣传“用贤聚能”,联络域外能人、本土贤人参与乡村建设和环境治理,带动更多村民投身家乡建设。

  第三,坚持常态长效久久为功。抓农村环境需绵绵用力、持之以恒。我们创新开展“四季风提升行动”,一季一主题,一季一重点。3-5月实施春风清洁行动,结合“清洁月”活动整治公路铁路沿线、景区周边等环境卫生;6-8月实施夏日攻坚行动,清理道路河湖垃圾及畜禽粪污;9-10月实施秋风净化行动,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整治等5大行动;11月开始实施冬季决战行动,打响农业生产废弃物清理等6大战役。通过一年四季压茬推进,难点问题不再反弹,整治成果不断巩固提升。土生土长的老百姓感叹家乡变了,变干净了,变整洁了,变宜居了;来锦观光的游客赞美锦绣之州更靓了,乡村旅游更火了,带动了医巫闾山乡村旅游带、城北乡村旅游带、滨海休闲渔业旅游带。干部、群众切实感受到了环境整治给他们生产生活、产业就业带来的实实在在变化,也将正向激励全市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更加走深走实。今年,我们将以问题为导向,以建立常态长效运行机制为重点,扎实开展“四季风提升行动”,持续开展拉练检查、督考问效、奖优罚劣,推动先进带后进、全域齐头并进。

  农村环境净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将深入践行“千万工程”经验,走实走好从“引领起步”到“深化提升”再到“迭代升级”的治理之路,让乡村更美丽、乡亲更满意,为美丽辽宁建设贡献锦州力量。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外宣新闻处处长张健:

  谢谢蒋立新副市长。下面请周伟山副市长介绍情况。

  盘锦市政府副市长周伟山:

  近年来,盘锦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做法,以农村环境净化整治为抓手,以省级美丽宜居村、美丽示范村建设为重点,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统筹推进农村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等重点工程,着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打造北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样板。

  一、2023年工作成效

  盘锦作为辽宁省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市和宜居乡村建设试点市,2014年在全省率先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经过多年来的建设改造,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2023年是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开局之年,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盘锦市以农村环境净化整治为切入点,积极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抓好农村环境净化整治。建立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同向发力的工作机制,聚焦城乡接合部、地企衔接处、计划动迁村等管理盲区,围绕“村边、路边、水边”等重点区域,开展问题排查整治,加强源头治理,强化日常清理,提升治理效能,推动农村环境净化整治工作走深走实。2023年,我市大洼区、盘山县、兴隆台区在全省农村环境净化整治考核中位居第一等次。

  (二)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科学编制村庄规划,累计完成294个行政村和涉农社区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加强农村垃圾治理,依托城乡一体化大环卫体系实现垃圾日产日清。实施农村污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95%,小污设施出水水质达标率达到90.8%。织密乡村“交通网”,实现黑色路面村村通,客运公交站点2公里半径覆盖率100%。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覆盖率达到100%。改造升级农村电网,农村地区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9.825%,农村供电可靠率达到99.948%。

  二、2024年重点工作

  2024年是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盘锦市将聚焦打造全域美丽乡村目标,持续推进农村环境净化整治,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动盘锦美丽乡村提档升级。

  (一)建立四级包保体系。为了切实消除农村环境整治死角盲区,在全市建立市县镇村四级干部包保体系,按照市级包县、县级包镇、镇级包村、村级包片的原则,全市共落实四级包保干部近2000人,进一步织密织牢包保网络,真正做到全方位、无死角、全覆盖。

  (二)创建省级美丽宜居村。以省级美丽宜居村创建为抓手,推动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2019年以来,我市已累计创建省级美丽宜居村、美丽示范村238个,2024年计划再创建20个,省级美丽宜居村、美丽示范村占保留村比例达到93.8%,计划到2025年实现保留村全覆盖。

  (三)实施农村环境整治提升项目。加快推进大洼区、兴隆台区农村环境整治提升项目建设,着力补齐5个基础薄弱村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村内道路等基础设施短板,有效解决盘锦美丽乡村建设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四)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规划编制质量,完成全市200个村庄规划质量提升工作。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消除农村垃圾治理死角盲区。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96%。进一步延伸乡村路网,建设改造农村公路161.4公里。保障农村饮水安全,计划投资5亿元实施盘山县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大洼区农村供水达标巩固工程。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投入1.62亿元加快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推进农村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

  (五)加大美丽乡村建设投入。充分利用省财政农村人居环境以奖代补资金支持美丽乡村建设,落实市县(区)财政每年25万元/村的配套资金,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管理维护,为我市美丽乡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六)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进一步健全完善村规民约,组织开展文明风尚进农家、小手拉大手、最美庭院评选等活动,依托各类新闻媒体多渠道、多形式普及文明健康理念,充分激发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农民群众自觉维护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努力形成共建美丽家园、共享美好生活的良好态势。

  总之,盘锦市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优异的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5周年献礼。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外宣新闻处处长张健:

  谢谢周伟山副市长。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请记者朋友们举手提问。

  辽宁日报记者:

  据了解我省开展农村环境净化整治,农村环境明显变化,农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在巩固农村环境成果的基础上,我省进一步推进乡村建设方面还有哪些打算?

  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冀登义:

  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乡村建设的相关工作部署,省委、省政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为目标,着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持续推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乡村建设要坚持规划先行,确保符合村庄实际和农民意愿,顺应乡村发展规律。我们将制定《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导则》,对集聚建设、城郊融合、特色保护类的行政村,要因地制宜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对列入整治提升、搬迁撤并类的行政村,原则上不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同时,村庄规划可以打破行政区域界限,以乡镇或若干村庄为单元,集中连片进行编制。今年,计划启动编制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800个,“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累计达到5000个以上。

  二是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主要包括水、电、路、网、房等普及普惠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农村供水方面,实施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新增受益人口70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将达到88%以上。农村供电方面,将持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建设819个数字化乡镇供电所平台,完善现代化农村配电网。农村道路方面,加快农村公路和村内道路建设,全省建设改造总里程2万公里以上,基本消除存量危桥。农村网络方面,近日,随着大连长海县塞里岛5G基站“点亮”,全省行政村已经实现了5G网络通达全覆盖。农村危房改造方面,将继续对农村六类重点对象、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进行动态监测,分期分批进行改造。

  三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主要包括教育、医疗、养老等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民生服务。农村教育方面,重点开展农村托育服务,优化农村普惠性幼儿园布局,拥有公办中心幼儿园的乡镇占比达到88%。农村医疗方面,加快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深入实施卫生健康“强基行动”, 加大对委培村医、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和农村基层医疗骨干的培训力度。农村养老方面,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制定出台加快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实现村级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70%以上。 

  央广网记者:

  近年来,沈阳市持续推进“三美”建设,今年的“三美”由“美丽”变为了“和美”,请问有何深意?

  沈阳市政府副市长郑滨:

  首先,我再次感谢社会各界对沈阳市“和美庭院、和美村屯、和美田园”建设给予的关心关注和大力支持,下面就大家关切的“三美”建设由“美丽”向“和美”迭代升级的三方面考量,做简要介绍:一是深入贯彻中央新部署,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要求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就是要把“千万工程”经验学习运用好,把握蕴含其中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转化为推进沈阳乡村全面振兴的思路办法和具体成效。二是全面落实省委新要求,省委省政府《关于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 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重点聚焦四个方面,“点、线、片、面”结合,一张蓝图绘到底,形成可感可及的新变化。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就是要扎实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统筹谋划、分类实施,梯次推进、全面提升,在全省乡村建设上当先锋作表率。三是系统结合沈阳新实践,沈阳市经过2021-2023年“三美”建设三年行动,已经建成美丽庭院20万个、美丽宜居村872个、美丽田园20个,农村功能、服务、文化、生态品质全面提升,形成了美丽乡村建设1.0版本。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全省乡村建设样板”的工作部署,就是要坚持“一个阶段一个主题”,咬定目标、久久为功,重点提升乡村特色产业、乡村治理能力等,全面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聚力打造和美乡村建设2.0版本,在“千万工程”沈阳实践上形成新模式新路径。 

  国际在线记者:

  今年初省政府召开了农村环境净化整治推进工作会,锦州市做了典型发言,请问锦州市今年在农村环境净化整治工作有哪些亮点工作?

  锦州市政府副市长蒋立新:

  今年我市持续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四季风”提升行动贯穿全年。农村垃圾治理,按照“制度化管理、规范化整治、清晰化分区、多元化处置、精准化保障、透明化考核、示范化作业”“七化”并举的办法,逐步实现全市农村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全市农村生活垃圾由日产750吨减量至599吨,有效促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减量。

  我市注重建立完善农村垃圾治理长效机制,研究制定《锦州市农村垃圾整治工作办法》,进一步明确整治工作标准;我市还制定了《河库垃圾专项行动方案》、《畜禽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工作暂行管理办法》、《农业生产废弃物回处理收暂行工作办法》。

  同时,健全农民群众参与机制,组织开展“最美庭院”、“星级文明户”评选,推行文明道德积分制,充分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切实保障我市农村垃圾整治取得实效。

  农民日报记者:

  盘锦市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起步很早,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那么请问盘锦是如何利用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来助力乡村振兴的?

  盘锦市政府副市长周伟山:

  盘锦在2014年全面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到今年刚好是第10年。把美丽乡村的软实力转化为“美丽经济”的硬实力,也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努力方向。近年来,我市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积极构建“旅游+”“农业+”发展模式,推动休闲农业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一是坚持做好乡村资源发掘。依托田庄台镇、二界沟镇等乡村古镇资源,推动建设二界沟排船博物馆、荣兴博物馆等具有盘锦特色的乡村文化场馆。扶持苇艺草编、传统美食等非遗项目创新发展,实施“星火传承”工程,积极孵化非遗项目基地,讲好盘锦故事。

  二是坚持做好特色项目谋划。包装光合民宿度假村、胡家民宿小院等项目,组织申报盘山县、大洼区省级乡村文化带头人支持项目,推动中国动漫集团与北旅田园景区签订合作协议。

  三是坚持做好新兴业态培育。植根盘锦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扶持打造采摘村、民俗村、景观村等特色村落,持续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植入“红海滩1号大米”“盘锦河蟹”等地域元素,推出荣兴博物馆、二界沟排船博物馆等网红打卡地。

  四是坚持做好乡村产品创新。推出盘锦“五日深度游”全新攻略和文化旅游产品,深入实施“盘锦有礼”系统工程,联合清华美院开展2023稻生万物“红海滩1号杯”盘锦大米创意设计大赛,深度开发苇艺草编等文化衍生品和旅游纪念品。组织开展文旅惠民消费季、绿水湾渔俗文化节、端午汉服节、五一赏花节等乡村文旅主题活动,持续引爆乡村旅游市场。

  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盘锦乡村旅游实现了蓬勃发展,全市现有乡村A级旅游景区8家,其中4A级景区2家,国家级重点旅游村1个、省级特色旅游村12个。2023年,全市乡村旅游景区年接待人数达到180万人次以上,乡村旅游已成为盘锦乡村产业振兴的助推器、发动机。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外宣新闻处处长张健: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现场提问就进行到这里。感谢各位发言人对有关情况的介绍,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本场发布会的关注与支持,请大家积极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版权所有:辽宁省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9号 邮编:110032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372号 网站标识码:2100000037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05023109号 联系邮箱:mhwz@ln.gov.cn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